HOME> 秘境掉落> 营造视野:明清建筑中的屋顶有哪些特点?

营造视野:明清建筑中的屋顶有哪些特点?

秘境掉落 2025-10-09 17:57:29
悬山顶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 悬山建筑山面及剖面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 ...

悬山顶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

悬山建筑山面及剖面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

▶ 庑殿建筑

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,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,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,又被称为五脊殿。四坡顶屋面,架梁的构造与硬山、悬山建筑正身构架差不多,都是抬梁式结构。庑殿顶有重檐庑殿和单檐庑殿顶,重檐庑殿顶一般作为大殿主要殿堂,属于最高规格形制了。

庑殿顶建筑一般都是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,宫殿、坛庙皇家建筑基本都是这样的形式,如今可以看到的实物,最具代表的就是故宫和北京的坛庙建筑。其实在封建王朝,庑殿顶是皇家建筑的独特形式,是皇权、神权的统治权力的体现。

庑殿顶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

庑殿顶构造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

▶ 歇山建筑

歇山顶建筑是传统古建筑中,最基本常见的一种形式。歇山顶建筑屋面也是四面,但有点类似庑殿顶和悬山顶两种形式结合演化来的,兼有悬山顶和庑殿顶建筑的部分特征,如果从屋面上下看歇山顶的话,上段有悬山顶建筑特征,前后是两坡,两边有垂下的面,檩子向山面挑出,下段则类似庑殿顶四面屋面有坡,两侧的山面两坡与屋檐面两坡相交结合有四条脊。

歇山建筑是古代工匠建造时候,会在基础形式中再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创造,其中有单檐歇山、重檐歇山、三滴水(即三重) 歇山、大屋脊歇山、卷棚歇山等,但这些基本特征是具备的。

歇山建筑在封建王朝中也作为建筑等级的一部分,明代有规定“官员营造房屋,不准歇山转角。” 但事实上歇山顶被大量应用在帝王官阙、王公府邸、城垣敌楼、坛庙、古典园林乃至商埠铺面等各类建筑,古今有名的复合式楼阁建筑,诸如黄鹤楼、滕王阁、故宫角楼等,也都是以歇山顶为主要形式组合而成的,可见歇山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。

歇山顶建筑的山面构造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

歇山顶建筑

▶ 攒尖建筑

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聚为一点,形成尖顶,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。攒尖顶不同于以正脊为中心的屋顶造型。这种屋顶形式,其脊饰的组合比较灵活,垂脊可有可无,可多可少,但屋顶尖部的宝顶是必不可少的。屋顶尖部十分突出,是“攒尖顶”的标志。四角攒尖、三角攒尖、圆攒尖、八角攒尖、六角攒尖是常见的“攒尖顶”形式。

此种攒尖建筑形式大量存在于古建筑中。古典园林中各种不同形式的亭子,如三角、四角、五角、六角、八角、圆亭等都属攒尖建筑。在宫殿、坛庙中也有大量的攒尖建筑,如北京故宫的中和殿、交泰,北京国子监的辟雍,北海小西天的观音殿,都是四角攒尖宫殿式建筑。而天坛祈年殿、皇穹宇则是典型的圆形攒尖坛庙建筑。在全国其它地方的坛庙园林中,也有大量攒尖建筑。

单檐六角亭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

单檐四角亭(图源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)

这些基础的屋顶形式建造了我国传统建筑不同的形式,尤其在官式建筑上,如今保留的明清建筑,通过屋顶形式的特征结合建筑等级制度,能大概了解这座传统建筑在古代时主要用作什么,对我们研究古建筑有很大的帮助。

图文来源:网络、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》、《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》,天元东南建筑遗产整理发布,仅用于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!

关于我们:

中式营造是一个以北京设计师团队为运营主体的【共同分享、彼此学习】传统建筑文化交流的公众信息平台。通过公益沙龙分享、设计类主题讲座、创意文化展览、出行游学、田野调查等方式让我们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技术与审美修养,2023年这个公众平台继续涉及设计、艺术、文旅等领域的分享与交流,努力让大家在中式营造氛围中感受营造技艺、共同互助成长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